白事是地方用语,指的的丧葬,中国民间白事礼仪分为送终,报丧,入殓,守铺,搁棺,居丧,吊唁,接三,出殡,落葬,居丧。
在中国近现代改革丧葬礼仪的过程中,又出现了另一种“科学主义”的论调,总有一些人固执地认为丧、殡、葬、祭耗费钱财、人力、土地资源,所以要尽量压缩以至于无。科学主义还宣称:“丧”、“殡”、“葬”“祭”过程中的一些悼念活动皆是迷信,是一种无价值的纯粹浪费,要尽快消灭,如此想法是非常错误的。如果这样做,将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产生毁灭性的打击。
以笔者之浅见,人是一种会死的生物,生与死是人生的两极,死亡是人之最恐惧的对象、最痛苦的结局。殡葬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承担起减轻人类这种恐惧与痛苦的任务,达到生者与逝者、人与“神”的和谐。人类之永恒的企盼是:让个我的生命永存。历史上为何会出现种种丰富的葬式葬仪,从根本上而言,就是人类希望能让自己的生活在“阴间”永远继续下去,无论是土葬、水葬、天葬,还是树葬、火葬、二次葬,等等,都寄托着人们永生的企盼。
人类文明与文化传统的精华——哲学与宗教则提供了人们达到永生的观念基础,如中国儒家的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的“三不朽”之说;中国道家的“生死齐一”之论;佛教的“西方极乐”之言;基督教的“天国”之求,等等。人类若能够达到超越死亡之境,就真正实现了人与自我的和谐,所以,企图减省甚至消灭悼念及祭祀逝者的活动,是不符合人性与人道的。